2008年11月30日

連動債,性本善? 沒保本,誰之過?(上)

「連動債受害人連署抗議政府無能」、「連動債壓垮陳樹最後稻草」、「連動債慘賠投資人怒責元大」、「理專推銷連動債險害阿婆跳崖」,至從雷曼兄弟事件爆發之後,連動債的糾紛至今仍無法解決,各方相互指責,究竟是誰之過呢?馬政府?扁政府?金管會?銀行?理專?投資人?但我想這個問題已經不是誰說我的錯,就可以把錢全部拿回,只能說事情發生了,就表示每個環節都一定有它的問題存在!那不如就拿事件的主角「連動債」來探究探究吧!

其實這主角有很多個名字,通常大家都喚它「連動債」,全名為「連動式債券」,小名又叫「結構債」,English name is Structured Note,當事情發生之後,大家又給它取了許多外號如「連痛債」、「金融毒藥」等等,但不管如何,早期的連動債其實是專為好野人量身訂作的,其結合了「固定收益商品」與「衍生性金融商品」,固定收益部份提供投資金額的基本利息收益,而衍生性商品部份則提供槓桿效果,加強收益,通常為零息債券和選擇權的組合,藉以賺取低風險(保本)高報酬(投資)的回報,當然其價值亦會隨著連結標的而變。但「聰明」的金融業者把餅作大,將它賣給更多一般的投資人,並加以連結更多更複雜的標的(包括股市、基金、商品價格、利率、匯率、信用風險等等),加上碰到利率走低(網路泡沫化FED連續降息17次),全球投資信心衰退,像這種保本又「保證獲利」的商品馬上就獲得大家的喜愛。

但當股市多頭再起時,這種獲利已無法滿足投資人的需求,於是「聰明」的金融業者又製造出了一個新的商品-「條件式保本」的連動債,顧名思義也就是有條件的,但是什麼條件呢?通常是「下檔保護」,也就是連動債商品在到期日前,淨值雖然下跌,但只要損失在40%以內(多為此標準),就能確保客戶到期時拿回全部的本金,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你投資100元,下檔保護40%,那就代表你最多只能損失40元,若為損失為50%,保本約定條件自動消失。但很多人會想說我損失50%它保護我40%,那才虧10%,還算蠻低風險的阿!但...這是你想的,真正的是損失50%就是對折,你只能拿回50元,因為你已經超過保護條件,一切就回歸市場機制吧!(腦海中一直浮現瑪莉兄弟無敵星消失後,還去撞怪物的慘狀)

但在過去五年的大多頭行情,連動債的「安全性」常被投資人遺忘,就如在多頭行情時,你的連動債連結美國「花旗銀行」的股價(2007年5月為55元),當時若有人跟你說難道不怕跌到10元就不保本了嗎?你應該會覺得這個人是瘋子,心想那到時道瓊不就跌到8000,台股不就變4000,全球不就哀鴻遍野,但...你想對了,不過差一點,因為花旗到6元多,所以一旦多頭市場反轉,所有問題馬上就浮現了!當然這也是目前理專跟投資人爭論不休的原因之一。

所以,當時理專在販售連動債給投資人時,通常是拿出各式各樣的DM,連結商品五花八門,並對著保本那兩個字不斷地用筆畫阿畫的,而投資人就彷彿被催眠般,其他的保本率、相關費用、連結標的、匯率風險等等也就拋在腦後了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